皖西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文件
材化院发〔2021〕60号
关于印发《材料与化工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
院属各机构:
《材料与化工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细则》经材料与化工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审议,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材料与化工学院
2021年12月31日
材料与化工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设实施细则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皖西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办法》(院发[2023]9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了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保证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现就加强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提出如下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实教学质量责任,建立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组织保障系统
学院建立由院领导、院教学工作委员会、院教学督导组、教学秘书、教研室五级级保障机构。学院书记和院长是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院长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日常教学工作。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对学院教学工作中一些重要问题行使审议、评价等职能。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学运行管理工作。院教学督导组负责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日常监控、检查、评价和指导工作。教研室负责所承担课程的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师发展等职责,定期组织教研室活动,落实教学任务,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质量分析,督促教师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
三、质量标准系统
1.教学建设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要求。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规范。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建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质量标准,明确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经费等教学建设指标要求。
2.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根据学校教务处文件要求,对照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对主要教学环节进行质量评价。
3.教学管理质量标准
明确授课教师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工作的程序规范和要求,以及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程序。定期梳理教学制度,做好“立、改、废”工作,切实保证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执行。
四、资源保障系统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要求,制定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确保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和水平,满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加强师徒结对工作,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强化岗位培训措施,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坚持通过多种方式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完善评价制度,科学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提升教学基本建设水平
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办学优势,有效开发、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促进学科、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等教学基本建设,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
五、教学运行系统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紧扣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科学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结构体系、课程设置和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等提出明确要求。规范修订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学时分配、考核方式等进行规范。
3.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
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方法等重要方面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并确保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适用性、实效性。
4.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加强学风建设
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多措并举,让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形成良好学风。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考风建设,严格考试违纪处理。重视班级建设、社团建设,评选优良学风集体,引导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6.活跃第二课堂
定期开设讲座,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扎实做好第二课堂实践学时记录、学分折算、成绩
等级评定工作,促进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和重要支撑作用。
7.加强考核与成绩管理
遵循全面考核、全程考核、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实施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过程考核力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加快试题库建设,鼓励教师进行考核方式改革。严格试卷命题、批阅和归档的管理,认真分析试卷和学生成绩,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规范考试违纪作弊处理程序,及时严肃处理作弊行为。
六、质量监控系统
1.落实听课制度
院领导、督导组、教研室主任按照听课制度要求,深入课堂,及时了解教学状况。坚持教师互听课制度,按照随机听课、定向听课、交互听课和观摩听课等方式,实施全面听课检查,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实施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实习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主要有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主要以规范教学、过程检查、考核质量为重点。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实习等环节和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试卷命题和批阅、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习和教学秩序检查等。专项检查主要为教学大纲和计划检查、试卷检查、毕业实习检查、毕业论文检查等。通过教育教学质量检查,了解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工作。
3.强化教学督导工作制度
在学校成立教学督导组的基础上,成立学院督导组,实现听课全覆盖,开展督教、督学、督管活动。
4.坚持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加强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每个行政班级推荐一名学生教学信息员,定期反馈有关学生学习、生活信息和学生对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学校的评价、意见或建议。
七、质量评价系统
根据校院相应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通过听课、内部评估等方式对教育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八、反馈改进系统
1.加强教学信息监控采集工作
调动教师、学生、专家、管理者和社会等多方力量,不断丰富信息来源渠道和采集手段,有效汇聚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年度采集制度,系统分析状态数据,把握教学基本状态,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测。
2.严格教学约束制度
加强师德考核力度,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强化教师教学纪律考核,加强教学质量评价,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将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评优评先、各级各类评选、研修、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绩效发放、续聘合同等的重要依据。
3.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组织和开展教师培训及轮训、研讨交流和教学咨询等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水平等。每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坚持新教师岗位培训制度,组织教学名师讲座、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活动,坚持教师与企业联动机制,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4.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通过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等渠道反馈的信息,认真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组织听课、与教师交流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及管理工作,不断促进质量改进,形成以提高学生满意度为中心的闭环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