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重要精神,7月8日至12日,皖西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乡村振兴,青春笃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青年博士教师王倩、梁婷、潘攀带领下赴六安市独山镇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队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先辈遗志,在抵达独山镇后首先组织参观了六霍起义纪念塔,瞻仰这片充满历史记忆的神圣之地。这座巍峨屹立的纪念塔,不仅是对六霍起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的崇高致敬,更是对那段波澜壮阔革命历程的永恒铭记。队员们站在塔下,仰望塔尖,誓言要继承先辈的意志,为祖国的发展,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入田间地头,感受劳动美好
在随后的实践活动中,团队深入农户,就山茶果树种植时间、面积、施肥、采摘周期、病虫害防治以及收入等问题进行采访。通过走访,队员们了解到,独山镇地区农户平均种植山茶果树达五年以上,种植面积平均每户五六亩,多的能达到十多亩。当地农业合作社以高出市场平均价5%的优惠政策进行收购,带壳茶果收购价为每公斤一到两元,净果仁回收价达每公斤十元以上。每年出售茶果带来的收入,在丰产期可达七八千元每户,即使歉收年份也达两三千元,这笔收入给当地农户的生活条件带来很大的改善。
通过采访,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山茶树的种植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作出的贡献,以及合作社企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地制宜种植山茶树,让昔日贫困乡村悄然蜕变,展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望着满山寄托了希望与梦想的果树,大家拿起农具,热情饱满地投入到了紧张的田间劳动中,为绿水青山中这红色茶果的丰收贡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
聚焦科技强国,助力乡村振兴
活动期间,实践团队还走访了位于独山镇的农业综合加工企业--安徽新里程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山茶油的制作工序。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介绍,了解到山茶油除作为高档食用油以外,在美妆、保健、医药等行业均有广泛的用途。但油茶干果的平均出油率不到25%,果壳、茶籽粕饼、油脚料等加工副产物仍未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被丢弃或掩埋,既造成了环境污染,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该企业和我校合作成立科研团队,致力于油茶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目前已开发出茶皂素系列日化产品、生物质燃料等新产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基于上述基础,实践团队在与企业交流后,开展了山茶油加工副产物资源化的详细调研。参与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并对果壳、茶籽粕饼、油脚料、冬化残渣等副产物进行了取样和统计。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探讨如何更加高效的利用上述副产物。当听到企业反映农户对油茶的了解仅限于榨油,果壳等的副产物的价值了解不够,常直接丢弃等问题。队员们畅谈如何通过宣传,使得当地农户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油茶浑身是宝,增加他们收集果壳等废弃物的积极性,并制定了通过向农户发放茶皂素日化品来宣传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行动方案。
说干就干,实践团队携带由茶皂素制得的洗衣液等日化用品,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农户们看到自己种植的茶果除了榨油,还能变成生活中的其他产品时,非常高兴,发自内心的露出了笑容,也逐渐理解了对山茶油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并对我们目前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纷纷表示,以后一定积极配合合作社的倡议,注意果壳等废弃物的收集,变废为宝,让油茶变成更好的产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此次“乡村振兴,青春笃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响应了安徽省大学生“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系列活动要求,得到了独山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皖西学院材化学院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亲身感受到党的二十大以来乡村振兴的成果以及独山镇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提升自己,坚定前进信心,躬身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文/桂师杰 朱存昕 水雅思 图/江帅 陈紫微 审核/王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