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 西 学 院 文 件
院发〔2018〕145号
关于印发《皖西学院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制
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学院(部)、各部门:
现将《皖西学院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本办法自2018级施行,请认真贯彻落实。
皖西学院
2018年12月18日
皖西学院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改革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转变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优化整合我校体育教育资源,实现体育教学个性化、多样化、管理网络化、评价过程化和课内课外活动一体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方法和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依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推行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意见》(皖教秘高〔2018〕60号)文件精神,在前期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我校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改革,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切实推进我校“健康校园”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组织领导
在校体委和校艺体俱乐部制改革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皖西学院大学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其成员如下:
主 任:孔敏
副主任:刘仁金 蒋凌飞 王文辉
委 员:项亚光 叶明志 赵祚福 金庆凯 冯俊辉 刘松
谢迅 刘乃宝 谢少青 闫逢陆 魏雪猛 邵显志 贺莉 胡俊辉
办公室主任:李慧萌
大学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负责制定俱乐部管理规章制度,协调指导俱乐部运行与管理,审核俱乐部年度工作方案,评估俱乐部年度工作绩效,负责俱乐部授课教师的选用、业务培训、工作考核等工作。
中心下设各单项体育俱乐部,具体负责制定各俱乐部教学指导纲要、每学期教学及活动计划安排。负责各俱乐部初、中、高级会员的考勤工作。负责各俱乐部中、高级会员资质及素拓分值的审核工作。负责各俱乐部举办的活动、赛事的申报、组织和管理工作。
三、俱乐部运行
(一)项目设置
拟成立16个体育俱乐部,分别为:篮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武术俱乐部、跆拳道俱乐部、体育舞蹈俱乐部、瑜伽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健步走俱乐部、晨跑俱乐部、健身健美俱乐部、轮滑俱乐部、沙滩排球俱乐部。俱乐部具体开设及规模将根据我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以及师资情况,分阶段逐步推进落实。
(二)会员注册与管理
1、俱乐部实行会员注册制管理。皖西学院在校大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及运动技能水平自主选择注册俱乐部会员级别,一经注册,该学生即为俱乐部会员。俱乐部会员级别分为初级会员、中级会员、高级会员三类。
2、原则上,一、二年级学生必须以初级会员的身份加入某项俱乐部,学生按时参加俱乐部教学活动。每学期完成俱乐部教学活动,获相应的学分。
3、三、四年级学生可根据个人能力选择注册中、高级会员,继续参加俱乐部的训练、竞赛活动,积极配合教师辅导俱乐部初级会员课外活动。每学期完成俱乐部训练、辅导或竞赛任务。获素质拓展分。
4、一、二年级学生的俱乐部教学活动均采用校园一卡通刷卡考勤的方式进行管理。俱乐部课程教学实行随机组班制,即学生可根据所选俱乐部教师的上课时间安排表,自由选择上课时间。三、四年级学生参加训练、竞赛必须在运动场馆指定地点刷卡确认。
5、三、四年级学生具备成为俱乐部高级会员,可由个人申请,通过俱乐部中心审核,成为俱乐部高级会员。高级会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原俱乐部初级会员前两年期末综合成绩排名在前15%以内;
(2)在市级比赛中获得单项或集体二等奖及以上;
(3)在省厅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单项或集体三等奖及以上。
(三)教学活动安排与要求
1、教学活动时间
教学课:
早晨 6:30-7:30(晨跑俱乐部)
上午 8:30-9:30 10:00-11:30
下午 14:00-15:30 16:00-17:30
晚上 19:00-20:30
训练课:
周一至周五下午 俱乐部自定
周六、日上午 俱乐部自定
周六、日下午 俱乐部自定
活动课:
周一至周五下午 17:40-18:40
周六、周日全天任一时段,时间不少于1小时
运动竞赛:
(时间待定)
2、教学活动地点
田径场:篮球、排球、足球、武术、跆拳道、健步走、晨跑
网球场:网球
风雨操场: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体育舞蹈
体教楼:瑜伽、体育舞蹈、跆拳道、健美操
215、216地下室:健身、乒乓球、体育舞蹈
学校及周边户外休闲场地:轮滑、健步走、晨跑
各单项俱乐部教学活动详细时间及地点见《俱乐部教学活动安排表》
3、教学组织
教学课:人数为30-40人左右,对象为大一、大二的初级会员,由教师担任教练。
训练课:对象为中、高级会员,由教师担任教练。
活动课:对象为初级会员,参加俱乐部竞赛、观摩、交流活动等,由教师和中高级会员共同辅导学生活动。
运动竞赛:组织俱乐部单项赛事,由教师和中高级会员共同担任。
4、教学活动要求
(1)每次参加俱乐部教学活动时,课前和课后分别在考勤机上刷卡1次,且在前后2次的刷卡时间中教学活动不得少于80分钟,课外活动不得少于30分钟,否则出勤记录无效。迟到10分钟(含)以上者不予上课刷卡,早退10分钟(含)以上者不予下课刷卡。
(2)俱乐部活动采用学生卡打卡,记录学生的出勤信息,学生卡信息不完整者不能刷卡,一旦学生卡丢失,重新补办卡的学生需到单项俱乐部负责人处重新登录个人信息。俱乐部教学活动严禁持他人卡刷卡,由他人代刷“学生卡”者,一经查实,涉事双方当学期的俱乐部成绩不予评定。
(3)参加俱乐部教学活动时须着运动服装、运动鞋,有特殊着装要求的运动项目,应遵从教师要求执行。
(4)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离开俱乐部活动场所。
(5)课前课后应协助教师借还学校提供的教学器材,因使用不当造成体育器材设施损坏的,应照价赔偿;要求自备体育器材的体育俱乐部项目学生应提前自备器材,未携带相应体育器材者不得参加俱乐部教学活动。
(6)为避免运动事故发生,不得随身携带硬物和锐器参加运动,应按技术要求开展各项活动。
5、教师安排与教学要求
各俱乐部负责人一览表
俱乐部名称 | 负责人 | 俱乐部名称 | 负责人 |
篮球俱乐部 | 叶明志 | 体育舞蹈俱乐部 | 邵显志 |
足球俱乐部 | 夏安江 | 跆拳道俱乐部 | 魏雪猛 |
排球俱乐部 | 谢迅 | 武术俱乐部 | 刘乃宝 |
网球俱乐部 | 赵祚福 | 健步走俱乐部 | 冯俊辉 |
乒乓球俱乐部 | 孙燕 | 晨跑俱乐部 | 胡俊辉 |
羽毛球俱乐部 | 刘松 | 轮滑俱乐部 | 王家飞 |
健美操俱乐部 | 贺莉 | 健身健美俱乐部 | 谢少青 |
瑜伽俱乐部 | 李慧萌 | 沙滩排球俱乐部 | 金庆凯 |
(1)教师挂牌上课,严格教学管理,认真做好俱乐部教学和活动的考勤工作。
(2)教师要严格按照各俱乐部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每周至少完成本俱乐部初级会员教学2课时,课外活动60分钟的指导任务。
(3)教师有义务协助俱乐部负责人做好俱乐部管理工作。并按俱乐部要求做好相关教学痕迹材料的提交工作。
(4)体育学院大三年级学生主要职责是协助教师做好初级会员的课外活动、竞赛等指导和组织工作。
6、学分设置与管理
1、初级会员须在第一、二学年内,分四个学期修满6个体育学分,完成144学时的学习任务。
2、中、高级会员可通过俱乐部辅导、运动训练、体质测试、竞赛获奖等途径,获得累计最高不超过2个学分的素拓奖励学分。
(四)会员成绩的构成与评定
1、初级会员
(1)成绩构成=教学(50%)+课外活动(30%)+体测(20%)
(2)成绩评定:
①学生当年《体质与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等级,初级会员可免修体育俱乐部课外活动;不及格者,该学期体育课成绩不及格;
②学生每学期完成俱乐部教学课时少于15课时,教学成绩不予评定;
③学生每学期参加俱乐部课外活动少于6次,课外活动成绩不予评定。
2、中、高级会员
(1)取得素拓学分方式:训练、竞赛、课外辅导。
(2)素拓素拓奖励学分累计不超过2学分,审核依据:
①代表学校参加中华体育总会或省厅级以上组织的体育竞赛,获得三等及以上奖励者,获得1学分素拓分;
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体育协会组织的体育竞赛,获得二等及以上奖励者,获得0.5学分素拓分;
③代表学校参加市级体育协会获体育部门组织的专项体育竞赛,获得二等及以上奖励者,获得0.25学分素拓分;
④参加校级各类运动会获得单项(集体或个人项目)前三名者,获得0.25学分素拓分;
⑤入选学校体育运动队或表演队,按要求训练累计达20次或辅导课外活动10次以上且表现优良者,获得0.5学分素拓分;
○当年《体质与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优秀者,获得0.5学分素拓分。
○对社团、协会会员能主动积极协助教师开展体育俱乐部课外活动的学生,可由学生本人申请,俱乐部管理中心审核后统一报送校团委审核认定,获得0.5学分素拓分。
其他未尽竞赛获奖情况,素拓学分奖励由大学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四、保障措施
师资队伍保障
为保障俱乐部教学、课外活动、训练、竞赛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将通过人才引进、教师进修、外聘等途径,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育发展新的体育俱乐部。鼓励体育教师积极从事俱乐部教学,将教学、课外活动、训练指导、竞赛组织等工作统一纳入工作量计算。
场地设施保障
为保障俱乐部正常运行,学校加强体育场馆管理,定时维护体育场馆、设施,及时更新、添置易耗、易损体育器材。对室内体育场馆开放使用时间制定相关制度,保障俱乐部活动正常开展。
3、经费投入保障
建议学校每年给大学体育俱乐部拨付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俱乐部管理中心日常办公开支。主要用于制作会员证和开展俱乐部的比赛、交流、宣传、培训等活动。
4、管理系统保障
为保障俱乐部教学活动正常运行,学校要定期对俱乐部系统更新维护,保证俱乐部会员注册、成绩提交、教学安排及教师评价系统正常运行。
五、预期目标
在3-5年内,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体育工作格局;基本实现以校体育俱乐部联盟、各单项体育俱乐部、各院系、团委参与的高校体育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或超过国家基本标准,学生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得到切实保证,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基本完备,体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规则意识、合作精神、意志品质显著增强;部分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成为体育专业人才或准专业人才,以服务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皖西学院办公室 2018年12月20日印发